龙井市农民欢庆丰收节(央广网记者 刘源源 摄)
央广网龙井9月26日消息(记者刘源源 延边台记者张洋)2019秋分日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时代,记者走进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——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,去感受那边传承悠久的朝鲜族文化。
龙井是中国朝鲜族的起源地,孕育了光辉多彩的朝鲜族文化。旧时每年农忙以后,朝鲜族农民都要展开迎丰收的庆贺活动。他们将每年夏历七月十五定为祭奠农神“百种”的日子,称“百种节”。2007年,龙井将“百种节”改称“农民节”。150年前,朝鲜族农民在龙井斥地了延边的第一块水田——“御良田”;他们还在这里培育出了第一头延边黄牛,现已成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;他们在这里种植了第一棵苹果梨母树,并建成了今朝亚洲最大的苹果戏班;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农民大学;在这里开办了延边第一所新式书院,奠基了中国朝鲜族教育奇迹的根本;这里还见证了延边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;龙井的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庇护区,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松茸自然庇护区;这里还缔造了天下上最大范围的伽倻琴弹唱吉尼斯天下记载。
现场建造朝鲜族传统打糕(央广网记者 刘源源 摄)
走进幅员40多千米,占地两万多亩的亚洲最大苹果戏班,记者看到,果实累累的戏班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。落日下,老树新枝上苹果梨在朝霞中幽香浮动,一片生气勃勃。龙井是苹果梨的原产地,距今已有近百年种植历史。作为延边特产,龙井苹果梨果大核小营养丰富,咬上一口甜脆多汁。它还可以制功效酱、果脯、果酒、罐甲等,出格是建造朝鲜辣白菜不成或缺的食材。1995年,龙井就被国务院授与“中国苹果梨之乡”,今朝,这里的苹果梨已引种到全国20多省、市、自治区和朝鲜、罗马尼亚等国家,制品出口东欧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地。
花车巡游(央广网记者 刘源源 摄)
春季,这里一夜春风,万亩梨花如白雪般挂满枝头。前来赏花的身着各色朝鲜族打扮的男女老小,好像彩霞在山坡飘零;秋天,这里硕果满枝,采摘的人群络绎不停。人们边品味边享用参观采摘的兴趣,成为龙井农耕的一道靓丽风光。这里已经被国家农业部核准为苹果梨种植系统培训基地,开辟推行了一整套苹果梨标准化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,现在的龙井苹果梨产业,已经成为全市支柱产业,产量、产值、单产等目标居全国前茅。
现在,山坡下、国道旁,龙井依托万亩苹果戏班建起了梨花风俗文化广场。春来秋往,这里经常长鼓咚咚,彩裙飘飞,成为朝鲜族大众欢歌热舞的地方。
朝鲜族农民演唱原汁原味的“阿里郎”(央广网记者 刘源源 摄)
自从2007年龙井将朝鲜族“百种节”改称“农民节”,昔时举行首届“农民节”庆典以来,今年已经是龙井市举行的第十届“中国朝鲜族农民节”了。现在的朝鲜族“农民节”,已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。 |